欢迎光临香港国际卫视四川频道官网!
当前位置:主页 > 四川时讯 >

他们在三星堆修文物

发布时间:2023-08-10 来源:四川日报">

原标题:他们在三星堆修文物

●耗时两年多,助力三星堆新出土文物第一时间重焕风采

●600余件精品文物集体上新的背后,是全国文保力量的再集结

7月26日,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600余件精品文物全新亮相。自2020年10月三星堆新发现的3号至8号祭祀坑开启发掘,田野考古工作直到2022年才正式结束。如何保证上新文物在短时间内清理完成?记者采访了解到,除了从文物出土起就开始清理工作,为了保障新馆顺利开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三星堆博物馆还专门邀请了全国保护修复能力突出的文博单位,开展青铜器、金器、彩绘青铜器、玉石器、象牙清理保护和5、6号坑的实验室考古。

全国文保力量的再次集结,助力三星堆新出土文物第一时间展现在观众面前。

“接到三星堆出土金器的消息时已临近春节,原本我已经回老家,接到电话就直接过来了。”

——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马燕如

外援集结边出土边清理 第一时间呈现发掘成果

2021年3月,三星堆新发现的6座祭祀坑公布首轮考古成果。5号坑的金面具、3号坑的青铜尊、青铜骑姿顶尊人像等集中出土,轰动全国。

事实上,当时公布的金面具、金鸟形饰等文物,已经经过清理,并非文物出土时的模样。省考古院总工程师谢振斌介绍,“文物修复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如果把文物修复、考古研究工作全部完成才向公众呈现,显然不能及时满足公众通过最新考古成果了解中华文明历史的需求。”为了第一时间呈现考古发掘成果,省考古院在5号坑金器出土以后,就邀请了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马燕如来到广汉。

马燕如从事金属文物保护工作已有30多年,“接到三星堆出土金器的消息时已临近春节,原本我已经回老家,接到电话就直接过来了。”这一来,便断断续续做了两年多。

在马燕如的助阵之下,一度卷成金疙瘩或者牛皮纸状的大小金面具和金饰渐渐露出真容。与此同时,3号坑、4号坑出土的明星文物也经文保修复人员之手,在及时清理后向公众披露。

3号坑出土的青铜小件“奥特曼”“诸葛亮”,体量虽小却意外撞脸两位影视人物的造型,清理后一经发布便登上热搜;4号坑出土的扭头跪坐像,同样在第一时间清理后亮相,被认为代表了三星堆青铜铸造艺术的最高水平。尤其是3号坑出土的青铜大面具,2021年11月突然接到了亮相央视春晚的消息。在前期就对文物进行信息采集和清理的基础上,省考古院和三星堆博物馆携手对大面具进行了物理加固保护,终于让沾满泥土的大面具“焕新”登上春晚。

两年多来,文物清理工作一直在持续进行,从未中断。

“彩绘青铜器的清理难点,在于要慢、要细心。既要清理附着物,同时还要避免伤害彩绘。”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保人员邢纳纳

16家文博机构来川助阵 他们这样清理文物

两年前,三星堆6座祭祀坑发掘时,邀请了全国40多家学术机构深度参与考古发掘、实验室考古、多学科研究与现场文物保护。高科技助力,“多兵种”集体作战,完成了一次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考古学的积极探索。此次文物清理工作,同样秉承了开放的学术态度,邀请了16家文博机构的文保力量来川助阵。

三星堆出土文物中,包括虎头龙身像、持龙立人像、顶尊屈身人像等文物,至今还能清晰看到表面残留的大量朱砂彩绘,不少青铜面具的眼睛处,也能看到黑色颜料残留。如何在清理文物的同时有效保留这些施彩的历史信息?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等文物上有大量彩绘,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是陶质彩绘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此次便由他们的文保人员承担了三星堆彩绘青铜器的清理保护工作。

“彩绘青铜器的清理难点,在于要慢、要细心。既要清理附着物,同时还要避免伤害彩绘。”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保人员邢纳纳介绍,三星堆的彩绘青铜器有的表面已呈酥粉状态,但彩绘上又有污染物,有的表面凝结物还包括坚硬的象牙。“碰到这种情况,只有先对文物进行预加固,再一点一点清理附着物,避免清理或搬动时表面整体脱落。”仅8号坑出土的虎头龙身像,断断续续的清理就长达一个多月。

对参与三星堆文物清理的文保人员来说,清理文物表面污渍只是其中一个步骤,动手清理前的科研反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先要对文物的形貌、形制、纹饰、制作痕迹进行描述,文保人员进行显微观察,看其表面是否附着纺织品残留物、彩绘等微痕物,然后采集文物基本信息,建立文物档案。再利用X光探伤仪和CT,对器物铸造结构、被锈蚀物隐藏遮盖的纹饰及容器内包含物等进行检测,对器物表面泥土、微痕残留物及锈蚀物进行分区分类取样保存,以便后续研究。所有前期工作做完后,再绘制文物病害图,最后进行清理保护。”邢纳纳表示。

金器、玉器等的清理同样需要类似流程。马燕如介绍,金器提取之后,埋藏环境的泥土和金器上的附着物都要进行取样分析,然后才是清理表面附着物并进行矫形。三星堆的金器受损都很严重,出土时根本不能完全确定原有形状。文保人员需要将金器渐渐展开,再参照以前没有脱落的黄金面罩和青铜头像进行矫形。“所以矫形前一定要仔细观察受损情况,并且要精准控制矫形的程度。比如有的金面具当年附着在头像上时就有一些褶皱,那这些褶皱就一定不能去抚平,尽量从考古学的角度留存它最原始的信息。”马燕如表示。

“三星堆铸造使用芯骨比秦始皇陵兵马俑早了900年,比意大利和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藏品早了600年……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事情。”

——省考古院总工程师谢振斌

边清理边研究 未来争取有更多全新发现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文物清理保护和整理,除了要保证文物及时在博物馆上新,还带有学术研究目的。两年多来,文保人员在工作中对三星堆文物有了更多认知。

“比如3号坑的‘奥特曼’、8号坑的着裙立人像等青铜器,我们在清理时发现它们里面填了泥芯。为了支撑泥芯的强度,里面使用了十字架结构的芯骨。”谢振斌介绍,目前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的青铜马、意大利出土的神像里都发现了芯骨,秦始皇陵兵马俑也有发现。“但是三星堆铸造使用芯骨比秦始皇陵兵马俑早了900年,比意大利和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藏品早了600年。从时间和空间跨度上来讲,不同地域、不同时间有相同的技术发生,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事情。”

对7号坑出土的青铜龟背形网格状器,文保人员则希望能够在附着的丝绸上发现更多信息。

中国丝绸博物馆副研究馆员郑海玲介绍,这件文物在进行清理及印痕检测中,发现了很多已经矿化的织物信息,然而它们和青铜器结合得非常紧密,整体提取非常困难。此外,网格状器和中间的玉石之间还填了很多土。文保人员除了把这些泥土进行取样、观察、分析、清理,最重要的工作便是对其进行多光谱扫描,一层一层寻找肉眼看不到的东西并进行提取。

如今,经过文保人员的集中清理,三星堆6座祭祀坑新发现的文物已上新600多件,其中包括青铜神坛、青铜骑兽顶尊人像、青铜鸟足神像等国宝级文物。然而由于时间紧迫,包括大口尊等很多文物尚未来得及修复,跨坑拼对成功的文物也尚未真正修复合体。

谢振斌介绍,未来将对所有出土文物进行考古研究、绘图及多学科研究,并针对每件重要文物制定相应的保护修复方案,获得批准后才开始进行。未来,观众将在博物馆看到更加完整、文化内涵更加丰富的文物展陈。

(李坤雨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晓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