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香港国际卫视四川频道官网!
当前位置:主页 > 分类新闻 > 社会 >

江苏无锡:民生项目清单成群众“幸福礼单”

发布时间:2022-01-03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民生项目清单成群众“幸福礼单”

   时值隆冬,但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的精细蔬菜产业园内,仍是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棚顶安装的臭氧消毒机、害虫诱捕器和喷滴灌系统等新型农业设备为大棚内种植的蔬菜“保驾护航”。菜农郜士团正驾驶着一台新型土壤翻耕机驶向他的蔬菜大棚,他告诉记者:“现在耕完一亩菜地只需20分钟,比原先人工翻地快了6倍。”为推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2021年,无锡市惠山区农业农村局给洛社精细蔬菜园区增添了20多台智能农机设备。这是无锡市“我为群众办实事”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这种变化在无锡百姓生活中随处可见。

   一件件民生实事列上了无锡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项目清单。通过集聚全市近百个部门、单位的智慧和力量,办好群众“心头事”,把“实事菜单”变成了“幸福礼单”。

  围绕五大聚焦

  解决急难愁盼

   无锡各地各单位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优质高效政务服务以及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等五个聚焦,共梳理出4213个“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其中将群众反映突出及对城市发展有长远意义的42个项目公布为市级重点项目。

   “我住在纺工大院已经35年了,原来这个小区脏乱差,没人管。自从2021年国有物业公司进驻以后,小区环境不仅改善了,连小区的宣传栏都有了社区特色文化展示。”73岁的宋琳笑着对记者说。2021年,随着“老小区·新管家”实事项目的顺利完成,无锡实现了400多个老旧小区国有物业全覆盖,小区面貌焕然一新。无锡的老旧小区由以前的“无人管”或“社区管”,转变成“大家管”的多元协同、共建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多方合力让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

   “你来看看,客厅、淋浴间、卧室床头,都是政府帮我改造的。”无锡市锡山区东亭街道75岁的独居老人胡育芝说。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无锡市民政局聚力把学习成效和实际工作相结合,为胡育芝这样的孤寡老人进行家庭适老化改造,极大地提升了老人生活的便利性和安全性。无锡市民政局在对目标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前,会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最高不超过8000元/户的政府补贴,老人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个性化选择适老化改造“菜单”。

  创新评价方式

  突出群众感受

   实事办得好不好,要由群众说了算。无锡在项目评估过程中,通过部门“主动”评、现场“机动”评、答辩“互动”评、各方“联动”评的“四六加”工作法,重点突出项目办结后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展现在项目验收工作中的无锡特色。

   在无锡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的实事项目评估现场,来自全市各界的15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代表对“电动自行车上牌‘不见面服务’”实事项目进行现场验收,“评委”们查看了电动自行车牌照线上办理的全过程。线上申领、后台审核、线下邮寄、到家安装,车主只需在“无锡交警”微信公众号上提交登记信息就可在家“坐等”车牌上门。

   这一“零跑腿、零距离”的便民服务给参与项目验收评估的“阅卷人”、无锡水秀社区工作人员尤静娜留下深刻印象,她在评估表上为该项目打出了一个高分。“接到评估邀请有些意外,但从中可以看出市委和政府部门把实事办好、办到群众满意的决心。”尤静娜告诉记者,基层人员参与验收评估调查,有助于更好了解各个项目,向社区居民普及宣传这些惠民实事。

  建立长效机制

  厚植为民情怀

   2021年6月,无锡市人社局启动“社银合作”试点,依托无锡农村商业银行遍布全市城乡的银行网点资源,从市民需求和体验出发,打造了“15分钟人社服务圈”。市民只需到附近的农村商业银行,就能办理社保业务,“银行柜台”秒变“社保前台”。“整个业务办理流程非常快,也就三五分钟,方便了我们上班族。”市民王女士说。

   无锡农商行张泾支行是无锡全市首个启用的网点,目前,无锡已有38个银行网点可以代办47项人社业务,并已经启动第三代社保卡发放工作。接下来,无锡人社将继续拓展与农商行及另外10家三代卡合作金融机构“社银合作”服务网点,新增60个社保卡即时发放银行网点,进一步扩大无锡人社服务覆盖面。

   无锡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高燕表示,下一阶段无锡将采用更加科学、高效的调研手段,精准抓好“痛点、难点、堵点”,对实事项目类似问题进行深入摸排、提前谋划,同时积极扩大群众参与面,不断拓展民意收集渠道,进一步拓宽实事项目的社会受益面。

   一件件便民利民举措、一项项宜居宜业实事、一批批共建共享成果,正逐渐从规划变为现实。无锡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进一步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共同富裕幸福美好城市,谱写“强富美高”新无锡建设崭新篇章。(本报记者 苏雁 本报通讯员 陈禹 朱冬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