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骏:自主研发创新二十载只为我的中国“芯”
发布时间:2021-12-10 来源:人民网 原创稿">
“芯片产业,就是要以我为主。”
谈到自己为之奋斗二十年的事业,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梁骏这样说。
早在大学期间,梁骏就在导师的引导下进入了芯片设计领域,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就是《芯片的可测试性设计》,毕业后加入了杭州国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梁骏笑谈,“国芯”的名字是打动自己的一个重要理由。
从芯片验证部经理、质量管理部经理、版图设计部经理到如今出任公司的首席技术专家、国芯实验室主任,梁骏见证并参与了“杭州国芯”的整个发展历程。20年的时间,他始终奋战在研发一线,参与研发了国内第一颗卫星数字电视接收机芯片,主持开发了国内第一款市场占有率最高的高清高集成卫星接收机芯片,实现国家对卫星数字电视芯片的“安全、自主、可控”……
图为梁骏作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奖代表发言。受访者供图
强“芯”道路要靠自主研发
“产品的成功与否是要接受市场的检测,生产上的时间节点会倒逼研发时间。最初研发碰到难题时,我们每每希望求助于外,但后来发现这条路大多数的时候是走不通的。我们只能也必须靠自己,迎难而上,战而胜之。”在做强民族芯片的道路上,梁骏认为一定要自主研发。
2008年,当时国内刚开始流行清晰度较高、尺寸较大的电视机,但在芯片领域欧美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国内没有相应的芯片,全部依赖进口。梁骏接到任务,负责主持标清芯片到高清芯片的转换项目——设计研发公司的国内第一款高清卫星接收机芯片。
这个项目背后是一个解决数据运行速度的问题,原来的设计已经不适应现在的高速运行,必须马上着手解决。梁骏和他的团队要做的不仅是设计出同类的国产芯片,而且要在保证性能的基础上达到更低的成本。
“让别人来做,这是我们的第一想法。”
梁骏坦言,由于缺乏在该领域的技术储备以及研发经验,公司最初是想寻求外部合作,但因为性能和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合作最终失败了。
图为梁骏在“劳模工匠进社区”活动中做集成电路知识普及与培训。受访者供图
“这次合作失败让我们更清楚地意识到自主研发的重要性。”
梁骏和团队决定自主研发,但这意味着巨大的风险,项目失败不仅会耗费几百万的科研成本,还会造成产品断代,失去占领市场的有利时机。
“除了使命责任在肩外,当我们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之前所有的压力都会变成满满的成就感。”
为了这个项目,梁骏和团队大胆试错、小心验证,在方寸之间不断设计、调整电路。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终于在2009年研发出国内第一款高清卫星接收机芯片,在同等性能下,比国外芯片便宜了近三成,一问世就受到了市场欢迎。同时,该芯片还在高清卫星接收机领域实现了进口芯片的国有替代。
面向“村村通”和“户户通”工程,梁骏于2015年主持设计的高清高集成卫星数字电视芯片GX6605S,以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迅速占领市场。最新数据显示,仅2021年前11月该型芯片销售量就超2000万,国际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截至目前,“杭州国芯”全部的数字电视芯片销量已累计超过3亿片。
创新是发展的必由之路
“创新,不断地创新,这是我们必须要做的。”
从业20年,梁骏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做强民族芯片,除了走自主研发之路外,还要不断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追赶并超越。
芯片的神奇之处就在于指甲盖大小就包含了几千万甚至几亿个晶体管,工艺越先进,数量就越多。纳米级发工艺,相当于在头发丝的横截面上,画出成千上万个同心圆。
图为梁骏在进行芯片测试。受访者供图
“芯片设计的难点正在于此,几亿条电路集成在方寸之间,难免互相干扰,能否克服干扰是突破的关键。”对于研发攻关,梁骏有着自己的理解。“解决问题也是如此,只有了解了问题的本质,才能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创新点。”
梁骏的创新着力点就是在关键技术上下功夫,他用3年时间突破了0.18微米芯片设计的难点,又用10年全面掌握了40纳米的关键技术。2020年,梁骏团队一举突破22纳米的技术关口,自主掌握了从0.18微米到22纳米各类集成电路工艺的设计能力。
2018年,为响应国家推广电子雷管的号召,梁骏带领团队白天下矿山、钻隧道, 向一线炮工老大哥请教爆破知识,晚上在实验室模拟场景、优化方案,设计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精度电子雷管芯片,产品大大提高了爆破作业的安全性和可控性。这些年,梁骏潜心研发,累计获得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17项,软件着作权1项。
在梁骏的心目中,国家近些年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建设,芯片发展正当其时。他对自己提了一个要求:要为做强民族芯片、发展中国半导体事业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