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香港国际卫视四川频道官网!
当前位置:主页 > 巴蜀文信 > 旅游 >

在食物的烟火中触摸历史与文明

发布时间:2022-07-14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在一个小小的食物背后,在食物生长的根茎与脉络中,究竟能读到怎样的历史风云和人间烟火?

在烟火缭绕的灶台上,沿着厨房菜香飘动的方向,我们该如何追寻华夏文明根脉的厚重与源远流长?

中国出版集团研究出版社最新推出的白玮先生的两本新著:《历史的味觉》和《文明的味蕾》,以独特的视角,新奇的书写方式,从一个个细小的食物出发,走进历史的光影,探寻文明的根脉,通过对具体食物的解读与发现,为读者展现出一幅全新的历史画面,组合出一串串沉淀在我们生命深处却未予以充分注意的文明符码。

作者白玮曾是一位资深媒体人,也是一位诗人和文化学者,长期致力于食物与历史、食物与华夏文明的研究,著有《中国美食哲学》和《中国美食地理》等食物类著作。四年前出版的《中国美食哲学》,以开创性的哲学视角对中华饮食文明所蕴含的哲学思想进行了深度而系统性的梳理,从而为通过饮食寻找华夏文明的元根提供了一个新维度。从他一贯对食物的书写中,可以看出作者在“以食物解读历史”“用食物打开文明”方向所做的努力与探寻。

《历史的味觉》按照中国历史演进的大致脉络,通过对不同王朝对食物的依赖度考察,从宏观视角建构了“食物创造历史”的新史观;通过对一个个具体的食物和不同饮食风俗的考察,又梳理出了一个历史味觉的文明脉络,创造性地开拓了一个“以食读史”的历史新写作。整本书以通俗的笔调、诗意的表达,展现了在王朝更替、时代变换、民族文化冲突与融合的历史进程中,华夏饮食文化的重组与演变。

著名文化学者许知远认为,这本书既是生动有趣的中国食物简史,又是中华饮食文明的演进史和变迁史。食物的演变史其实是人类社会进程的一个缩影,随着人类社会前进的步履,我们的食物得以丰富、美味,而人类对美食的不懈追求,也使得历史不断向前发展。

在中国古代,由于生产力低下,加上天灾人祸等原因,饥饿一直困扰着人们。当农牧业出现并被人们熟练掌握后,食物获取的来源才趋于稳定,《尚书》中说“洪范八政,食为政首”,可见,历代先贤们为了治理国家,首先要做的就是保证百姓有饭吃。我国独特的饮食文化创造出大量与“吃”有关的典故和隐喻象征,这些典故、隐喻简单却意蕴深刻,不仅被收录于古籍,也流传于民间,使得历史的味觉更具质感,也让传承千年的饮食文化更加丰满而厚重。

正如作者在自序中所说:我们今天能吃到的食物,大多从遥远的历史中走来,搭载着历史和远方的气息来到我们面前。透过它们,我们可以看到历史的喜怒哀乐和兴衰成败。今天的我们虽然无法品尝到古人所吃的菜肴,也无法品味历史深处的味道,但我们可以通过文字把历史的味道串联起来,通过这一行行的文字和诗句来感知当年食物的芳香和光阴的故事。

在人类发展进程中,“动荡的历史、流动的人口和行走的食物三者互为因果,相互交织,造就了波澜壮阔的中国食物文明。一个地域的饮食文明在另一个地域扎根后,就催生了饮食口味和烹煮方式的变化,并繁育滋养出了新的饮食文明,从而写就了一部波澜壮阔、悲欢离合的中华饮食文明发展史。”从这个意义上说,食物不仅具有社会的物质属性,而且也体现出其社会的文化属性,并且终将形成人类越来越繁复、厚重的饮食文化。

该书共分七大部分:小米造就华夏文明、朝廷的饭局、行走的食物、文人的味蕾、权力的食物、食物的历程以及盐——人类文明的密码。从华夏饮食文明的奠基基因,到儒家思想对国民饮食心态的影响,再到食物引发的民族饮食文化的融合;从文人的口味对美食情趣的影响,到食物的等级化象征,再到食物自身的发展历程,基本遵循了历史朝序的更迭,同时,每一个板块的讲述逻辑也遵循了这一原则。

从文章的碎片化叙述中,读者可以通过日常熟视无睹的食物走进历史深处,通过一种食物或一盘菜肴散发出的清香来品尝历史的诸般滋味,也可以看到中国社会历史演进的大致脉络。

作者从一个个细小的食物出发,穿行在缭乱繁杂的历史中间,审视着历代王朝的风云变幻,体察着华夏生民的苦乐和悲欢,勾勒出一个食物与道德、食物与权力、食物与大众心态的烟火人间。

《文明的味蕾》一书,则着力于从华夏先民的饮食方式和行为与习惯中考察中国人千百年来的精神世界与生存智慧。

在作者白玮看来:“餐桌上的一盘菜,一碗面条,并不仅仅只是愉悦舌尖和果腹这么简单,在它们的背后,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只是它们一直都淹没在浩瀚的历史典籍深处,淹没在中国绚烂华丽的菜肴背后。过去我们只注意到了舌尖上的繁华和芳香,而忽略了上升到华夏文明层面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发掘和建构。”

中国人对于食物的观念认知并不只是单一的吃食那么简单。在漫长的民生长河中,它融入了黄老道家、儒家、法家、阴阳家以及五行家等诸子百家、各个思想流派的见解和认识。同时,又因为“药食同源”的原因,又融入了中医家、养生家、炼丹家以及方士和术士的饮食观念。加之后来佛教的传入,中国人的饮食观念里又融入了各式宗教的食物味道和主张。这些复杂的饮食心态和不同区域的族群饮食风俗结合在一起,汇聚成了庞大而繁杂的中华饮食文明体系。

食物的流动史也是人类文明不断变迁的融合史。《文明的味蕾》以“吃饭是最大的政治,食物是最大的民生”切入,从华夏民生的饮食寄托到饮食伦理,再到农历文明下的饮食语法;从餐桌上的乾坤到五味撑起的味觉繁华,再到食物的格调与性格;从食疗养生的关怀到烹煮的山河,再到时光里雕刻味蕾;从食物的变革与进化到砧板上的仪式感,再到炉火上的世界观以及味觉的错觉……次第展现了饮食背后隐藏着的各种文明密码。

毫不夸张地说,人类文明就是在对食物和味道的追寻探索过程中完成的——因为对食物的获取和分配,从而产生了劳动分工以及阶层分化,产生了部落冲突、地区征战和“大航海运动”,也让世界版图不断发生变化;此外,因为对食物味道和品相的追求,又产生了不同的烹饪传统、饮食礼仪和祭祀文化,而这些理所应当地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

《历史的味觉》和《文明的味蕾》的出版发行,开创了“以食读史,通过饮食感知华夏文明”的写作新路径,有助于读者打开第三视角,走进瑰丽的食物世界,在获取新知的阅读体验中,更能感受到食物的文明之光。